公司微博 | 了解更多| 全日托管 | 周末托管 | 国际托班 |

芒果豆成长中心提醒各位家长教育孩子要根据年龄段采用不同方法~

时间:2019-11-25 来源:芒果豆成长中心 作者:小芒果豆

1
 
中国有句俗语,叫“养儿方知父母恩”,当自己有孩子后,才明白父母当年的不易,因为养孩子真的太难了
 
这个难,以前主要集中在吃饱穿暖的物质层面,不让孩子饿着冷着,就算是成功,但到了80、90后这一代父母,已经升级到身心的全面教育上来了。
 
50、60年代的父母管孩子大多很简单,不听话?打,不好好学习?打,不吃饭?不存在的,因为根本就吃不饱!
 
现在的成年人,小时候有几个没挨过打?可如今的小孩,如果还是简单沿用打骂教育,很容易出现极端情况,先来看几个真实案例:
 
成都一名8岁女童因为看电视与家人发生争执,赌气从21楼一跃而下;
 
一位父亲在街上教训责打15岁女儿时,遭女儿结交的社会青年殴打,十多个人拎着铁棍追到了家门口……
 
这样的例子现在真的是太多了,给人们的印象就是:
 
孩子是玻璃心,骂不得更打不得,吃不得一点苦;叛逆起来连父母都不认,视生命为儿戏,头脑一发热,什么都可以不管不顾。
 
原本天真可爱,善良淳朴的孩子,俨然变成了一个炸药包,而引线在哪里,父母们根本不知道!
 
问题的根源肯定是出在家庭教育上面,可翻开各种教育论着,有推崇惩戒式的,也有反对打骂,要温柔相处的。
 
一路看下来,好像都很有道理,弄得父母一脸懵,最后还是按老套路来,问题依旧不断。
 
芒果的成长中心提醒各位家长,孩子教育要分年龄段,不同阶段的方法要不同,绝不能颠倒,总的来说,就是小时候斗勇,大了就要斗智。
 
2
 
从小让孩子有敬畏心
 
何为敬畏?
 
小芒果豆有个同事,她有个同事,小的时候特顽皮,自然也没少挨打,他最怕的就是奶奶门后放的一根滕条,每次只要见奶奶把门关上,露出滕条,他就立刻跪下说奶奶我再也不敢了。
 
这就是一种敬畏,让孩子知道怕,他才会收敛,这其实是一种及时的保护,避免日后闯出连父母都收拾不了的大祸。
 
现在有很多孩子对父母长辈都不够尊敬,要钱不给就辱骂,不让看电视就砸东西……
 
为什么会这样?就是缺少敬畏之心。李玫瑾教授说:“尊敬是建立在畏惧之上的,孩子若不怕你,是不会尊敬你的。”
 
那这“畏”从哪来?自然是从惩戒的教育中来。
 
现在有些家庭对孩子太过溺爱,别说打了,几句重话也不舍不得说,生怕吓着孩子,特别是独生子女家庭,六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,要什么给什么,结果养出个“小霸王”。
 
孩子小时候犯错,该惩戒还是要惩戒,不能一味放纵,但是要有方式方法。
 
首先是告之底线,也就是让孩子清楚父母惩戒的边界在哪,一旦越过边界就要受罚了。划出边界之后,孩子就会自己掂量轻重,而父母也能避免一生气就打孩子的冲动。
 
还有就是惩戒的过程,要雷声大,雨点小。
 
小芒果豆的同事小时候犯了错,她妈妈要揍她,她撒腿就跑,妈妈在后面追了她半个操场,动静闹得很大,许多邻居都出来围观,可是直到回家,妈妈一下也没打过她。
 
惩戒的目的是让孩子知道怕,而绝不是为打而打,目地达到了,就不一定要真打,把“样子”做足就行了。
 
3
 
立规则要趁早
 
女儿一岁多的时候我带她逛超市,小家伙看到琳琅满目的美食两眼放光,都想往购物车里放,如果我不同意的话,就坐在地上哭。
 
起初我不得不满足她的要求,但后来我开始制定规则:每次买东西,只能二选一,要A就得舍弃B。
 
 
刚开始她还不乐意,我也不松口,后来次数多了,她也就接受了这个规则,现在出去买东西不会多要,也没再出现撒泼打滚的情况。
 
父母不要担心孩子太小不懂道理,其实小孩子是最讲理的,只要你提前把规则告之,孩子都是愿意遵守的。
 
像动画片看多久、几点睡觉、吃完饭自己收碗等等,都可以定出具体的规则。
 
定规则最重要的一点,就是父母要说到做到,起表率作用,答应孩子的就一定要实现,不能骗人,否则孩子也会反过来骗你。
 
无论是惩戒教育还是立定规则,最好在“儿童叛逆期”之前进行,也就是8岁之前,为什么越早越好?
 
有相关专家曾提出过一个“脱敏教育”的概念:管教孩子要从小循序渐进,惩戒和规则都不要放松,孩子习惯这种教育方式后,遇事就不容易出现偏激行为。
 
如果不“脱敏”,小时候爱得不行,百依百顺,等到初中高中了,面对升学压力,父母突然变得异常严苛,孩子就很难适应,会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,这时候已经错过了最好的时机。
 
《少年派》和《小欢喜》这两部剧中都展现了这个问题,平时不管不问,到了高考这一年,父母展开“批发式”的关爱和管制,导致亲子矛盾不断升级。
 

所以,8岁之前,对孩子适当行使惩戒教育,让其有敬畏心,遵守规则,也避免了“玻璃心”,这就是“斗勇”。
 
4
 
父母也要示弱
 
随着孩子年龄增长,父母要改变沟通方式,要学会示弱。
 
今年4月份,上海一位17岁男孩因为被母亲批评了几句,打开还在行驶的车门,从桥上一跃而下,年轻的生命戛然而止,令人惋惜。
 
青春期(指12-18岁)的孩子自尊心较强,听不得重话,一言不合就离家出走,甚至做出不计后果的事。
 
所以,这个时候的父母们就不能再简单沿用以前的方法了,而需学会“斗智”,首先就是改变沟通的方式,话要少说,点到即止。
 
有专家曾说:“六岁之前,父母的唠叨和话语都是黄金,十二岁之后,父母的话语就是垃圾。”
 
孩子越大为什么越烦父母唠叨?因为他觉得父母讲的那些东西他都懂,听十多年了,翻来覆去都是些老话,自然不想听。
 
要学会“换位式”交流,先表示能体会孩子感受,然后再提出建议,全程没有批评也不强迫。
 
比如孩子早恋,父母先夸孩子有喜欢的人或被人喜欢是一件很幸福的事,接着说下自己当年也曾有过这样的经历,和孩子站在同一阵线,然后再给出建议,孩子自然容易接受。
 
同一个意思,换个说法,收效会大不同。
 
作家马宁曾说:
 
真理就像一块宝石,如果拿起来扔在别人脸上,就会造成伤害;如果加上精美的包装,诚心诚意地奉上,对方必定会欣然接受。”
 
青春期的孩子有较强的自尊心,也想突显自我价值,这个时候,父母在孩子面前示弱是有好处的。
 
比如让孩子帮着修下电脑,手机有些功能不会让孩子教教,家务活请孩子帮帮忙等等,都是很好的一种示弱方式,能让孩子收获一定的成就感。
 
叶圣陶曾说过:“教学有法,亦无定法,贵在得法。”
 
这个“得法”就是父母掌握好家庭教育中的“斗智斗勇”,针对不同年龄的孩子,教育的侧重点也要改变。
 
虽然不容易,但做父母本来就不是一件轻松的事,可是只要基础打好了,孩子将会受益一生,这难道不值得么?

电话/微信咨询

18193144333

扫码添加微信